痛風只是冰山一角 專科醫師提醒「高尿酸血症」才是隱形危機
【視傳媒記者黃雋淮/臺南報導】
隨著現代生活型態改變與飲食提升,多數人飲食中容易蛋白質、脂肪與酒精攝取過量,痛風早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屬疾病,而是普遍出現在一般家庭之中。痛風症狀民眾並不陌生,但大多都等到關節疼痛就醫時才發現,痛風發炎已經進到第二階段病程了。樂活全齡綜合診所家醫科沈子翔院長,致力於社區預防及慢性病整合醫學,21號下午於診所舉辦衛教講座,主題為「高尿酸血症」,希望透過衛教說明,建立民眾對痛風病程的認識。
▲樂活全齡綜合診所家醫科沈子翔院長今天主講痛風非重病,尿酸控制最重要。(記者黃雋淮 翻攝)
尿酸是人體內普林(Purine)代謝的最終產物,主要由肝臟生成,經由尿液排出,部分則由腸道分解。當體內尿酸代謝異常,就可能引發「痛風」。醫師提醒,體內尿酸濃度由「食物攝取量」、「體內合成量」及「排泄量」三者平衡所決定,若出現「產生過多」或「排泄不足」,便會導致血中尿酸值升高。沈子翔醫師指出,血尿酸值男性≥7.0mg/dL、女性≥6.0mg/dL即屬偏高。若長期忽視,恐造成尿酸晶體沉積於關節之中,通常好發於膝蓋、腳趾、手指、腳踝等處,進一步導致關節變形甚至腎功能惡化,對健康威脅不容小覷。
▲樂活全齡綜合診所家醫科沈子翔院長今天主講痛風非重病,尿酸控制最重要。(記者黃雋淮 翻攝)
講座中沈子翔院長也特別提醒,以下四大族群為高危險群:平時飲食常吃海鮮者、喜愛內臟、啤酒或含糖飲料者、肥胖或代謝症候群患者、有痛風或腎臟病家族史者。須注意以下日常保健與預防的建議:每天應攝取 2000~3000 毫升水分,幫助尿酸代謝;飲食上減少高嘌呤食物如紅肉、海鮮,多攝取蔬果;每週至少150分鐘規律運動以維持理想體重;並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追蹤數值,必要時依醫囑規律用藥。若有突發性關節疼痛腫脹發炎、尿道結石和腎結石、發燒,請立即就近就醫。有第一次參加衛教活動的杜小姐表示:「經由社群平台得知樂活有免費衛教活動,特別搭公車過來。沈院長人很親切,講的內容也清楚易懂,之後對於家人飲食的照顧,更有清晰的概念,未來若有類似活動會再來參加。」
▲樂活全齡綜合診所家醫科沈子翔院長今天主講痛風非重病,尿酸控制最重要。(記者黃雋淮 翻攝)
樂活全齡綜合診所呼籲,高尿酸血症不僅僅是「痛風」的前兆,更可能是影響腎臟健康的隱形危機。透過每月舉辦的衛教活動,期望提升社區民眾的日常保健知識,透過基本的健康數據檢驗,做到「早期檢測、早期控制」,避免疾病演變成不可逆的健康損害。樂活全齡照顧全民,社區活動合作洽詢請撥打06-2791515 蔡小姐